首页 > 财税观点 > 财税观点 > 量子隧穿过程新观测颠覆传统认知

量子隧穿过程新观测颠覆传统认知

发布时间:2025-07-31 16:50:59

在人类对物理世界的探索中,“穿墙”曾是一个只能出现在神话或科幻小说中的词汇。然而,在微观的量子世界,这种看似不可能的现象却真实存在,这就是“量子隧穿效应”。这项基于第一性原理的现象,不仅揭示了我们对物质和能量认知的极限,更在现代科技中发挥着深远的作用。

第一性原理是指在理解一个系统或现象时,先从最基本的、不可再分解的物理规律出发,逐层推导其他结论。在量子隧穿效应中,我们从最基本的薛定谔方程出发来解释为何粒子可以“穿越”经典力学认为不可逾越的势垒。

在经典物理中,如果一颗小球能量不足以越过一个高墙,那它就会被挡回来。然而,量子力学却告诉我们,如果这个小球被替换成一个电子、质子或其他量子粒子,那么它可能会出现在墙的另一侧,即便它的能量不足以“翻越”这堵墙。这听起来匪夷所思,但实验证明这的确发生在微观尺度上。

这背后的原理来自薛定谔方程。设想一个粒子被限制在某个区域内,比如一个电子被“困”在一边势垒很高的能井中。在经典物理里,这意味着电子永远无法逃脱这个“陷阱”。但在量子力学中,由于波函数的非零概率延展,即使在“禁区”中波函数也不会完全为零。这种波函数的渗透意味着粒子有一定概率出现在势垒的另一边,仿佛它“穿墙”而过。

从第一性原理出发,我们可以推导出量子隧穿发生的概率取决于几个因素:粒子的质量、势垒的宽度与高度。质量越小、势垒越薄、势垒高度越低,隧穿概率越大。这也是为什么电子这类轻粒子更容易展现出隧穿行为,而宏观物体则几乎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