专坑老人的钱,良心不会痛吗?” 近日,某手机店被曝将价值900元的手机以2000元高价卖给老人,店员竟嚣张回怼:“我们全网高价!” 事件冲上热搜,网友怒斥:“这不是卖手机,是抢钱!”
1. 事件真相:老人成“韭菜”,店员话术堪比PUA
▪️ “三无”手机变高端神器
据调查,涉事手机实为低配机型,芯片老旧、内存不足,连微信都可能卡顿,却被店员包装成“大品牌、大电池、超耐用”的“老人专用神机”。
▪️ “信息差”收割术:
利用老人不懂参数,店员狂吹“品牌保障”“售后服务”,甚至谎称“政府补贴价”,诱导老人高价买单。
网友辣评:“这操作,简直把‘尊老’变成‘坑老’!”
2. 行业暗疮:千元机缩水成风,利润黑洞逼疯良心?
硬件缩水,价格反涨:
有数码博主揭露,部分品牌千元机配置逐年倒退,用库存零件拼凑,利润却靠高价硬撑。例如某机型处理器性能不如三年前旧款,售价却涨了30%!
“老人机”成暴利重灾区:
老年人换机频率低、依赖线下门店,商家趁机抬高溢价,甚至捆绑劣质配件(如高价贴膜、充电宝)二次收割。
业内人士痛批:“这不是卖产品,是卖套路!”
3. 法律红线:欺诈消费者,最高可“退一赔三”
▪️ 店员行为涉嫌违法:
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,商家需明码标价且真实宣传,若虚标价格或隐瞒配置,消费者可要求“退一赔三”。
▪️ 维权难点:
许多老人无保留票据习惯,或碍于面子不愿投诉,导致黑心商家屡屡得逞。
4. 消费者自救指南:三招避开“坑老陷阱”
年轻人陪同选购:
帮父母下载比价软件,现场查参数、比价格,用数据“打脸”店员话术。
认准正规渠道:
优先选择官方授权店或电商平台,避免街边小店“杀熟”。
保留证据硬刚:
录音录像、保存收据,遭遇欺诈直接拨打12315,别惯着黑心商家